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

时间:2020-05-18 16:13:00文章来源:中共赞皇县委办公室

  “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是战争年代赞皇儿女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赢得的光荣称号,是1938年5月中共冀西特委书记彭涛同志提出,经时任129师政委邓小平同志同意,在冀西地区叫响了的口号。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荣誉称号,与丰碑一般的太行山同辉,与琴弦一般的槐河水共鸣,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面旗帜,也见证了老区人民艰苦卓绝、勇于牺牲的对敌斗争精神。“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其先进事迹,一是党组织建立得早,七七事变前就成立了县委,党组织基础巩固。二是群众基础好,觉悟高,能积极配合党的各项工作。三是有坚强的党的领导,国共合作好,有效的保障了在赞皇的历次抗日战斗屡屡获胜。四是第一个在冀西建立抗日政府,有以张适如为首的坚强的领导班子。五是在“红五月”运动中,反对关门主义,公开党组织,大量的发展党员,组建各种群团组织,大力推动了抗日斗争稳定发展。六是为了集中打击敌人,较早的建立了革命的武装部队。1938年赞皇独立大队与几支游击队合并,正式成立八路军“赞高独立团”。

  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

  1929年,赞皇县西高村许庆玉,在元氏师范讲习所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赞皇县第一位中共党员。他毕业后回乡任教,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并发展民众教育馆职员胡贡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高忠、傅贯一等青年知识分子,在阳泽阁小学建立起赞皇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阵地,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同年10月,许庆玉同中共保南市委书记柏玉生到赞皇县吕庄小学建立了赞皇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赞皇县区委员会。

  有了组织,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一次次红色运动应运而生——
1932年3月7日晨,傅贯一领导严华寺村农民群众请愿队伍向县城出发,正式发动“三·七”请愿农民运动:抗捐抗税,请愿示威。这是赞皇党组织领导的赞皇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运动。这次农民运动虽告失败,赞皇党组织也一度受到严重破坏,但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东阳泽村华诚一同志以国民党教育局督学的身份为掩护,在赞皇县简易师范秘密发展党员。到1933年底,赞皇县简易师范的党员已经达到20多名;保持了赞皇中共党组织发展的连续性,有效避免了组织断层,为赞皇革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1935年6月,原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长马芳庭到阳泽乡武昌村小学任教,积极开展活动,建立了党的支部;“三·七”请愿失败后出走外地的骨干党员陆续回县。1936年6月,中共直中特委书记王卓如和改任中共直中特委组织部长的傅贯一一起,到阳泽乡牛山沟村董月三家建立了中共赞皇县委——中共赞皇县工作委员会,马芳庭任书记。之后,不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影响,到“七·七”事变前夕,赞皇已有党员96名,占当时冀西9县党员总数的1/3。

  冀西抗日的第一枪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危亡之际,以傅贯一、董月三、张适如、张蕴钰、赵玉亭等优秀党员为代表,带领赞皇中共党组织,与赞皇国民党代表缔结统一战线,于1937年10月在中共直中特委组织部长傅贯一和中共赞皇县委书记马芳庭领导下,在大河道村整编建立了赞皇抗日义勇军,在槐河保卫战中痛歼日寇,打响了冀西抗日的第一枪,取得了首次抗击日军的重大胜利。槐河战斗和县城保卫战首战告捷,有力驳斥了“战亦亡,不战亦亡”的悲观论调,医治了“恐日病”。赞皇人民第一次看到了抗日军队,第一次听到了抗日的枪声,第一次看到不可一世、耀武扬威的日军在赞皇的槐河之滨被打败的现实,极大鼓舞了赞皇人民的抗日热情,增强了抗日必胜的信心。11月,129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蔡树藩、李达、王树声东出太行;129师骑兵团团长夏云飞、政委邓永跃,带领骑兵团在赞皇县北马村战斗中大获全胜,以牺牲10余人的代价消灭日寇140余人,创造了对日作战的经典战例,是赞皇县的“平型关大捷”。刘伯承同志对此高度评价,亲自在《八路军军政杂志》撰文,认为“北马村战斗是一次诱敌深入打反袭击的胜仗,取得了很大胜利”。

  1938年冬天,陈锡联旅长率385旅进驻中马峪、野草湾一带村庄开展游击战争,陈锡联旅长代表八路军在野草湾村发表重要讲话,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组织“十三支队”、石友三的十军团、张萌梧的河北民军在黄家沟村成立第二县政府,结成“反共合流”,又以重兵,将我独立二大队包围,又倾巢出动,进入抗日根据地中心,包围抗日县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129师与军分区首长决定以武装反摩擦的自卫手段,予以反击。8月19日,八路军独立一团从山西昔阳翻山东下,青纵三团由临城北上,北面的独立二大队奉命南进,对张萌梧的河北民军形成包围夹攻之势,在王家坪断其后方,在尹庄村进行阻击,夺取张萌梧民军造枪厂,歼灭、俘获敌人数百名。1940年1月5日,在军分区李达、黄镇、马芳庭、谢富治等首长的商定下,八路军769团开进赞皇,配合平汉纵队,下大力解决了鹿钟麟的十三支队。自此,赞皇的摩擦局面结束,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40年前后,晋冀鲁豫边区纵队独立二大队活跃于冀西,大队部驻大河道村;著名抗日将领范子侠带领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在阳泽、院头一带坚持抗战。1940年3月,赞皇抗日部队在马芳庭、张蕴钰、赵玉亭的带领下,于赞皇张楞南山击落日军战机,在太行革命根据地首创了步兵打飞机的奇迹。

  秦基伟的秦赖支队

  1938年,秦基伟、赖际发领导的秦赖支队,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势力范围扩大到太行山区17个县,队伍5000多人,建立了拥有100 多万人口的游击根据地。八路军挺进赞皇,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在129师骑兵团的帮助下,傅贯一、董月三等人组建地方游击队,被129师师部命名为129师独立第一大队,董月三任大队长,后发展为赞皇独立团。1937年12月12日,赞皇成立了冀西最早的抗日政权,张适如被129师任命为赞皇抗日县政府第一任县长,为创建冀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5月21日,秦基伟将军在赞皇县贾沟村报到,就任八路军129师新十一旅副旅长。不久任新十一旅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同政委高扬带领英勇的太行军民,为保卫和解放太行浴血奋战了十个春秋。

  1941年前后日军加紧对太行山的封锁,在公路、铁路以及军事重地两侧增修碉堡7700余个,挖封锁壕、修隔离墙11860公里,实施所谓“囚笼”、“铁桶”战术。同时疯狂推行“三光”政策。致使抗战环境极其惨烈。1941年4月17日,敌人从邢台纠集1000多人进攻根据地,秦司令半夜两点钟就带着队赶到棋盘山口的玉皇庙东山头布阵,敌人沿槐河道一路袭来突然他觉着敌人有诈,企图诱我军出动然后合围全歼。秦司令当即率兵占领北花园村的山头居高临下,跳出了包围圈。敌人恼羞成怒,用机枪、小炮、掷弹筒向我军猛轰,我军用迫击炮稳准狠的予以还击,秦司令又派一个善于夜战的连队,到敌指挥部驻地的石路村猛发几百颗手榴弹,将敌军炸死炸伤一片。五天的时间,秦司令带兵机智地和日军连续兜了几个圈子,跳出“铁桶”,一再扑空的敌人被打得垂头丧气。我军却没受损失,敌人死伤数百人。1941年12月,秦司令利用6天时间,摧毁敌人钢铁路沿线14个据点,拆除140华里的公路沿线敌伪封锁,填平封锁沟218华里,攻克敌碉堡52座,击毙敌伪880名。1942年5月,日军发动大规模的“五月扫荡”,出动2.5万余人,向平定、赞皇、邢台一带出击,于24日控制了太行区北部制高点峻极关,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和抗大副校长滕代远带领的部分机关干部和抗大学员被敌人包围,情况十分危急。秦司令立即组织部队突袭日军,同时派得力部队接应,经过激战,罗瑞卿、滕代远一行脱离险境,安全转移。1943年11月19日,日军经过精心策划,企图突袭太行第一军分区领导机关。为掩护抗日军民撤退,一分区三十一团七连在赞皇县长沙村英勇阻击,大部牺牲。1944年华北敌后军民开始向日军发动全面反攻,展开春季攻势、夏季攻势摧毁敌人包围太行根据地的三道所谓“钢铁封锁线”,组织分区十团和临城、赞皇两个独立营及当地的民兵3000多人,于8月19日晚发起总攻,一举解放赞皇县城。乘胜追击,于 20日——26日,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了临城、高邑、内丘等县城,进而出击平汉线。

  著名的“红五月”运动

  1938年5月,为加强赞皇党的工作,中共冀豫晋省委调池必卿任中共赞皇县委书记,领导了著名的“红五月”运动。1939年11月3日,邓小平在赞皇县黄北坪村主持召开太北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并作重要报告。要求党、政、军、民上下齐动,形成热潮,彻底转变冀西工作形势,创造、巩固抗日根据地。赞皇县委书记、享有“群众领袖”美誉的张桐琴转任赞皇农救会主席,大力发展农民先进分子入党,对赞皇党组织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创造了太行根据地党建的典型。同时,129师政治部主任宋任穷在阳泽村召集各县游击队会议,安排部署冀西游击战争。1939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杨尚昆,在阳泽乡任家洞村为冀西教师干部集中讲授“论持久战”。赞皇作为冀西抗日的中心,1939年初至1944年底,其指挥中枢——邢台专署、抗日县委、县政府先后驻中马峪村。中马峪集党政军为一村,指挥着全县党政军民英勇抗战。中马峪村是初期冀西游击队司令部和三八五旅司令部所在地;是抗战时期法治建设最好、法律部门最全、党政军部门最多、群众基础最好、百姓服务军人最多(80户人家为数百位党政军服务)的抗日堡垒村;是游击队、独立营和民兵的培训基地。该村的“五女参军”闻名全县。随着战局的变化,赞皇抗日县政府在杨秀峰和冀西专署的指导帮助下,将民调科独立出来,创建了承审处、公安局、监狱股和看守所。承审处是法院的前身。尽管战事紧张,环境恶略,但建立在中马峪的司法机构,却日趋完善并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执法如山”的方针得以认真贯彻,法治的震慑力和约束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实行“空室清野”,供给八路军的军粮和老百姓的衣物都埋藏在村外的山根、土窑等地,尽管村民们食不果腹,也从没有人去偷偷动用军粮,但有位干部饥饿难忍,偷吃了老百姓的一个包子,竟被判处死刑。县政府的食堂管理员张发斋因贪污生活费,抱养情人,被判死刑。下马峪王赖小制造的“老鼠吃人”的谎言,经审查是用剃头刀割断老人的喉咙致死,最终对凶手王赖小判处死刑。2016年5月20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将中马峪村确定为“河北省红色法治教育基地”。1946年夏,太行联中干部学校进驻阳泽乡南赵峪村,在几年的时间里,为太行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培养了大批干部。1948年1月10日至3月初,太行第一地委集中全分区县区级党员干部1039人,在西阳泽村及附近村庄,召开了一地委民主整党土地会议,时间长达两个月,史称“阳泽整编”。这次会议按照“思想打通、组织调整、纪律制裁”三个步骤,清理整顿了党的干部队伍,为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从思想上、组织上提供了保障。1949年3月,赞皇县南下干部经过培训,大部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一大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南下,进军福建。9月6日,“长江支队”第一大队与福建晋江地区长期坚持斗争的地方党组织胜利会师。随后改编为中共晋江地委、晋江专署,在所辖各县组建县委、县政府,配备了地县各级干部,巩固和建设占福建人口1/3的晋江解放区。

  战斗英雄名垂青史

  淮海战役中,时任第二野战军三纵七旅警卫营班长的薛振英,带领一组战士活捉敌十二兵团司令黄维,为战役结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1948年11月,时任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八连排长的常孟兰,奉命率部阻击敌人,经过惨烈的战斗,阻击任务圆满完成,常孟兰与部队失散。2007年,以他为原型的电影《集结号》上映,引起轰动。承载着阳泽革命精神的赞皇一区区干队,经过历次革命战争的磨砺淬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演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135团2营6连,并在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二等功臣张发合(北赵峪村人)等一大批英模人物。从此以后,这支起源于赞皇县的英雄连队,有了一个无上光荣的名字:“黄继光连”。
 
  回顾赞皇革命的历程,一代又一代赞皇人民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共有2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谱写了属于赞皇的苦难辉煌与浴血荣光!在这片充满传奇的红色沃土上,永久定格了一个个屹立不朽的光辉形象,世代流传着一段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


(作者:郭朝辉;单位:中共赞皇县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