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魏哲甫:为表革命决心修改名字,一封家书感人至深

时间:2021-05-10 16:16:45文章来源:

  魏哲甫,原名魏儒玉,1907年生。河北省元氏县城内中街人。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元氏特支委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元氏县支部书记,中共元氏县委书记,中共正定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中共石家庄中心市委组织部长,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文书主任等职。1931年4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牺牲于山东省济南市,终年24岁。
 
  为革命改名

  1907年,魏哲甫在元氏降生,父母为他起名儒玉。魏家家境殷实,为少年时代的魏哲甫提供了宽裕的生活和学习条件。1923年,年仅16岁的魏哲甫从元氏师范讲习所毕业,被分配到元氏县城东关小学任教员。在这里,他受同乡好友姜纪五的影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姜纪五、魏健等人建立了元氏县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

  入团后,为了表示革命决心,他将名字“儒玉”改为带有苏联色彩的“哲甫”,寓意效仿苏联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此后,他积极向同学推荐进步书刊,秘密宣传十月革命的真理,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在他的影响下,师范讲习所第二期学生在学校建立了“学生自治会”,组织了“读书会”,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活动。当时元氏县城内盐店老板趁军阀混战抬高盐价,勒索乡民,他领导元氏县师范讲习所学生与其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与姜纪五等人成立“沪案后援会”,声援五卅运动。

  担任元氏县委书记

  1925年9月, 魏哲甫由姜纪五介绍转为中共党员,并担任元氏县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支部书记,负责团组织的发展和青年工作。他在小学教员中建立了“小学教师联合会”“励进社”“互济会”等党团外围组织,并建立了元氏县第一个基层团支部——元氏师范讲习所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

  1927年底,中共元氏县委成立,他任县委书记。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县委派出师范讲习所毕业的党团员和进步分子,分赴农村小学教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宣传教育农民,发展农村党员,建立农村党支部,先后建立了岗汪、褚庄、王家庄等党团支部和“平民夜校”“农民协会”等。

  此时党组织处在白色恐怖下,经费奇缺,活动困难。魏哲甫等人常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作为党的活动经费。魏哲甫是一般教员,工资不多,为了能拿出更多的钱交给党组织,他一日三餐跑回家吃。过冬的棉被很薄不能御寒,他也舍不得花钱购置新的,一直到1929年离开元氏,也未做一床新被。

  1928年4月,冯玉祥部北伐路过元氏,委派梅华发任国民党元氏县县长。魏哲甫领导县委以宣传三民主义入手,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取得梅的信任。10月,梅华发卸任,阎锡山派柴兆祥任元氏县长,滥征苛捐杂税,实行反共政策。魏哲甫组织农民开展反抗斗争,迫使柴兆祥停止发放“八厘公债”。

  一封家书感人至深

  1929年2月, 魏哲甫调任中共正定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不久,中共正定中心县委与中共石家庄中心市委合并,他任中心市委组织部长。经过半年扎扎实实的工作,石家庄中心市委所辖19个县市的党组织大部分得到恢复和建立。7月,石家庄中心市委遭到破坏,他被迫回元氏潜居。同年秋,魏哲甫奉中共顺直省委指示,赴天津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1930年下半年,魏哲甫在党组织的营救下获释出狱,前往山东开展地下工作。与此同时,他出狱的消息通过律师信件传到元氏家中,全家人激动不已,昼夜等待他的归来,年迈的父亲更是望眼欲穿,盼他早日回家。但等来的只是一封家书。信中写道:“我极亲我的生身父母,我极爱我可爱的妻儿,惟即日团聚势所不许,余言容后面禀。望大人保重身体,儿自格外谨慎。万望勿念”。原来家中久不见他回来,非常疑虑,便托朋友到天津四处打听其下落。魏哲甫在青岛得知此事后,便写了这封家书,托人带到北京寄出,以安慰双亲和转移他们的视线。

  1931年4月,中共山东党组织遭到破坏,魏哲甫再次被捕。面对敌人的审讯和严刑拷打,他始终未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坚称自己叫张守仁,来青岛养病。1931年8月,魏哲甫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济南,年仅24岁。他用自己的生命保守了党的秘密,保护了组织和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