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变迁

时间:2022-06-02 09:57:44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石家庄社会科学”

  1948年5月27日,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在这里,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这里是“两个务必”的诞生地,是“进京赶考”的出发地,在我党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是重要的革命遗存,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后,它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变迁之路。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中直机关留守人员将中央领导及各机关留下来的房舍、办公用品和日用品交接给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对办公用品和日用品进行了妥善保管,而对几百间房舍则有选择地进行了使用,在这里办起了师范学校。除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几处领袖小院未占用外,大房间都做了教室。朱德总司令的三眼石窑洞和工作人员住的小房间都成了老师办公室和学生宿舍。1953年12月,师范学校迁走后,西柏坡完小和乡政府又迁入这里,直到1959年岗南水库拦洪蓄水时才迁走。

 
△建馆民工誓师大会
 
  为了保护革命遗址和文物,1955年1月,河北省博物馆派专人来西柏坡,对遗址和文物进行维护和整理,并成立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筹备处”,筹备处仅有两人,一位是知识分子出身的蒋又朋,一位是“老粗”出身的梁德胜,蒋又朋任馆长。当时,中共中央旧址尚未对外开放,所有院落科室门上都没有牌子,更没有解说词。偶尔有人来参观,蒋又朋就简单介绍一下。1957年中国科学院的下放干部是第一批客人,蒋又朋忙不过来,就请来西柏坡完小的老师帮忙。后来为了方便游人参观,蒋又朋请洪子店小学教师王福三为各院落科室写了两个型号的木牌,牌子均为横书、白底、红字。小牌子长30厘米、宽10厘米,写着“毛主席办公处”“朱德办公处”“中央政策研究室”等;大牌子长70厘米、宽50厘米,上面除写着名称外,还有简要说明。

  1958年6月,经中央批准,修建岗南水库,中共中央旧址需要拆迁。西柏坡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在拆迁中共中央旧址时,就考虑过今后要将旧址复原起来。1959年岗南水库蓄水前,河北省古代建筑修整所对中共中央旧址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制图、拍照,对文物及房屋木料逐一编号登记。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筹备处在柏坡岭上临时修建了三栋大库房,将拆除的旧木料及中央领导和各机关工作生活用品严密收藏起来,整齐地码放在仓库里,用苫布盖好,以备日后复原建设时使用。

 
 
 
  1970年7月1日,河北省革委会作出决定,成立“革命圣地西柏坡建设指挥部”,按照“恢复原样、有选择地复建”原则进行。复建选址在原址西北约500米且高出原址57米的一个小山坳里。房屋复原,按照原样进行1∶1复建。当时用的建筑材料,一部分是1959年拆迁时整理保留下来的大框架材料,另一部分是后期加工做旧的。1971年5月,复原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董必武旧居以及七届二中全会、九月会议会址、军委作战室旧址,还有一些辅助设施,如招待所、扬水站、厕所等,并开始接待观众。
 
 
 
△旧址复原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976年10月,西柏坡陈列展览馆破土动工。土建工程由河北省建筑设计院设计,总设计师是我国著名设计师邬天柱先生。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学韶山、献忠心”,所以建筑形式基本上采用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图纸,即庭院回廊式,透天井、依山势而建,两进院,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设11个展厅。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紧张施工,陈列展览馆建成并完成布展。门额上悬挂着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题写的馆名“西柏坡革命纪念馆”。1984年8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重新题写馆名“西柏坡纪念馆”,并沿用至今。

  如今的西柏坡已发展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次次红色教育,留在人们心中,历久弥新,永远鲜活。西柏坡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更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杨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