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明永乐初年的李家庄村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曾经驻扎李家庄村,罗瑞卿、杨成武等将领曾在这里暂住指挥作战,并于1948年4月成立了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为了让更多的人铭记这段革命历史,李家庄村建成了红色文化一条街,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罗瑞卿故居纪念馆、杨成武故居纪念馆、拥军纪念广场等都坐落在这条街上。
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
“时值战争年代,环境不稳,没有固定校舍。因条件所限根本谈不上什么教学设备,当时学生和工作人员也不多,一九四八年四月四日在河北省晋县(今石家庄晋州市——编者注)李家庄举行开学典礼时只有二十多个学生和卅多教师工作人员……”在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陈列的一份“北京军区育英小学校概况”复印件(原件保存在山西省太原市档案馆)中,记录了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在晋州李家庄村建校初期的情况。
李家庄建起育英学校
1947年,清风店战役结束后,晋察冀野战军到晋县(今晋州市)一带驻扎,李家庄村当时就驻扎有晋察冀野战军部队,野战军首长罗瑞卿、杨成武及其家属在李家庄村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
为了解除部队的后顾之忧,为了革命后代和烈士遗孤的健康成长,晋察冀野战军党委决定建立一所完全寄宿制的部队干部子弟学校。1947年底至1948年初,负责筹建的李佩卿一行六人,来自部队和荣臻学校(1947年3月在阜平县成立),他们带着三百元边币的学校开办费和一枚“晋察冀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的公章,奉命来到晋县(今晋州市)县城西五里的李家庄村。当时的艰苦条件难以想象,大家白手起家,因陋就简,经过军民的共同努力,1948年4月,晋察冀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后统称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正式开学,首任校长是曹正之,李佩卿任副校长,郝治平任教导主任。
育英学校的学生在上音乐课
学校设有幼儿部和小学部,当时占用的是一个逃亡地主的院子,已很久无人居住,杂草丛生、断壁残垣,办学条件相当艰苦。据李佩卿回忆说:“一个小木箱子、三百元边区币,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就成立了。”
关于育英学校建校初期的情况,在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陈列的“北京军区育英小学校概况”(复印件)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是1957年学校的一份汇报材料,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没有课堂就利用民房,没有课桌就支木板……用土坯垒讲台。就在这样的课堂里给学生们上课。孩子们和成人一样,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每搬一地还得挖防空洞,这就是说孩子们除了上课以外,还要学习防空……”这份保存在太原市档案馆的珍贵的历史资料,还原了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建校初期的真实的情况。
建校过程中,乡亲们无偿献出自己的木材门板,出工出力帮助学校修葺破旧的教室;学校的水井干涸,乡亲们自发帮助学校淘井……在李家庄村,育英学校的师生与李家庄的乡亲们亲如一家。
李家庄村的乡亲们帮助育英学校加固校舍
1949年4月,太原解放。5月,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迁往太原,结束了这所学校在李家庄的历史使命。
红色资源传递红色力量
如今,传承育英精神、传递红色力量已成为李家庄村独特的文化传统。
为打造红色旅游产业特色品牌,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福强多次到太原育英学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2020年,村里建成了占地200多平方米、拥有两个展厅的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为纪念晋察冀野战军首长罗瑞卿、杨成武在李家庄村生活的那段岁月,又建成了罗瑞卿故居纪念馆、杨成武故居纪念馆。如今,村里建成了红色文化一条街,已拥有四个红色纪念馆和一个拥军广场,为这段红色记忆留下了历史见证。特别是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建成后,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等地的五批育英学子前来参观。
“晋察冀野战军当年驻扎在我们村,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村里群众有的为战士们做军鞋,有的到部队帮助做饭,子弟兵还帮助村里的困难家庭种地、修房子,群众和战士们亲如一家。为活跃战士们的文化生活,村里的咳嗨腔剧团还为部队献上精彩节目,深得战士们喜爱。”每当讲起李家庄村的革命故事,村党支部书记李福强便如数家珍。
大学毕业生赵谦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当上了村里的红色纪念馆解说员。忙的时候一天讲十多场,虽然辛苦,但她却感到十分充实:“村里发展红色旅游,让大家伙儿都找到了自信。”
为了传承育英精神,李家庄学校2023年8月改为李家庄育英小学。学校以传承育英精神、传递红色力量、弘扬和培育红色革命精神为红色文化教育特色,每学期都定期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红色诗歌朗诵会”“红色故事硬笔书法展”“红歌合唱比赛”“红色绘本制作评比”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革命情怀,接受精神洗礼。
2022年,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入选河北省第二批“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名录,李家庄村获批河北省第一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村”;2023年,李家庄村被评为中国历史人文旅游地标基地。红色基因已成为李家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李福强说:“用好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是我们一直坚持努力前进的方向。”
育英学子的寻根之旅
2023年10月,来自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地的育英学校校友及子女来到李家庄村,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
一走进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院子,王亚芳就不由泪流满面,她想起了参与创办育英学校的爸爸王师和妈妈黄桂荣。在组建育英学校时,黄桂荣是最早跟着李佩卿参与办学的几个人之一。
智丹生看到了妈妈于波的照片,情不自禁地连说“这是我妈妈!这是我妈妈!”于波也是育英学校初创时的骨干之一。于波的妈妈和妹妹于嘉瑜都跟着她来到育英学校,妈妈在学校被服厂工作,妹妹在育英学校当老师。
在满墙的照片中,开国上将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也欣喜地看到了父母抱着她们姐妹的照片。“对我来说,有点意外,没想到河北的一个村庄与我也有了关系。”
刘世洪将军的儿子刘维平看到了父亲的照片,便指着照片给在场的孩子们讲起父辈在晋察冀的战斗故事。
……
大家一边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一边浏览纪念馆的陈列内容,晋察冀野战军创建育英学校的背景、学校在李家庄村成立、师生为避免轰炸紧急转移直至学校迁址太原的过程,都仿佛回到了眼前。
纪念馆里间的地上放着木墩和砖垛木板搭成的简易书桌,还原了当年育英学校简陋的教室。大家神情庄重地坐上去,似乎又回到了他们在这里的时光。育英学校那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场景,此刻变得具体而亲近。
育英学校校友一起回顾着革命战争年代的难忘岁月,他们都认为李家庄村的红色纪念馆建设得非常好,纷纷为纪念馆捐献历史资料和珍贵藏品。他们说,李家庄村的红色教育基地可以让更多的人重温革命历史,更好地传承红色记忆。
(来源:石家庄日报。记者 杨惠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