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武英斌:回忆在四分区制药厂的岁月

时间:2020-10-26 15:07:09文章来源:

  组建制药厂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因敌人反复扫荡,战斗频繁,环境恶劣,生活艰危,造成边区军民不仅负伤者多,而且疫病亦不断流行,如瘟疫、伤寒、肠炎、痢疾、疟疾、疥疮等。

  当时我在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后方医院休养第三连当医生。由于敌人的封锁,军民所需要的医药卫生器材很难从外地购买运进。组织上命令我负责建立晋察冀军区卫生部伯华制药厂第三分厂,由军区制药总厂、四分区供给部、卫生处后方医院共同领导,设在河北省平山县孟家庄镇木口村。这年春天,经领导上研究决定,由我从原单位——四军分区后方医院第三休养连调出两位老中医、三名护理员、一名司务长和一名管理员,来到了木口村。我们当即与该村党支部、村长共同研究建厂办法。村里给我们安排了几间房子,借给了一些家具。就这样,一个十分简陋的制药厂就成立起来了。

  因陋就简,自制工具

  随着时日的推移,这个制药厂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达到了120人,还有6匹牲口。分设了中药碾粉组、制丸组、包装组、酒精组、织布组和制肥皂组,还有采购、养蜂等组织。

  我们这个厂主要任务是加工制作中药成药,把中药材炮制、碾成细面,做成膏丹丸散和酊剂,加以包装,写明药物名称、成分、作用、主治、用量,分发到前后方医疗单位使用。处方是针对当时部队发病情况,选用老中医家收藏的《膏丹丸散》抄本以及十几位老中医共同研究制订的“中药处分”。
当时中药材的来源极为困难,我们只能以自采为主。中医、司药工人和管理炊事人员一齐动手,每天自己上山采集。采回来后经过洗晒整理,储藏备用。但是有些贵重的药材本地没有,我们就通过侦察员的关系,通过日寇封锁线,从敌占区购来。

  制药工具很难买到,我们就向当地群众借来各种代用品,同时自己想方设法,因陋就简,加以解决。我们向老乡借来石碾,用牲口拉碾,把原药材磨成粉面,然后制成各种剂型。蜜丸用的蜂蜜,是我们自己养蜂采制的。为了克服用手揉的困难,中医师张振华创造了用木板制成的揉丸器和切丸器,提高了工作效率。各类丸药中水丸占的比重很大,为了提高产量,中医师刘福太根据他在中药铺当徒弟时制药的经验,用竹条制成筛子来制作,比手工制作又快又好。中医师武大功经过反复研究,利用废子弹壳做成压片机,压出了“歼疟灵”等各种片剂。织纱布的同志战前是高阳县纺织厂的工人,在前线作战负了伤,治愈后转到了制药厂。织布机是向老乡借来的。为了预防敌人的袭击破坏,我们把织布机安置在村外自己挖的地洞中,晚上在油灯下工作。棉纱是分区供给部发给的。织成绷带、纱布后,再用漂白粉漂白,分发给各医疗单位使用。酒精本应用粮食作原料,但当时根据地粮食十分困难,又没有大曲发酵,工人余保书就利用当地生产的柿子、红枣、黑枣等作为原料,进行自然发酵,制出了酒精。制肥皂工人克服了没有火碱的困难,利用山沟里的土产黑碱,加上羊油来熬制。

  反扫荡斗争

  为了对付敌人的反复扫荡,全厂上下,不分医师、司药和工人,不分男女老少,大家一齐动手,日夜奋战,挖了许多地洞和窑洞,为坚壁清野准备了条件。在1941年、1942年两次反扫荡中,由熟悉当地地理的中医师唐有通和管理员高相之两人负责指挥,将药物和用品迅速坚壁之后,组织全厂人员分散到各山沟里与敌人周旋。在1942年的一次反扫荡中,我们把药物、工具等物品坚壁后,全体人员翻过山头离去,不多时敌人来到了木口村,并且上山追赶,企图包围我们,在山头上用机枪向我们扫射。我们制药厂的青壮年同志帮助老中医们火速从山沟底下转移到了滹沱河北岸,敌人扑空而退。因此在这两次反扫荡中,我们这个工厂的人畜和财物都安然无恙。

  自己动手,发展生产

  由于敌人的长期封锁,当时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供应粮食,大半是高粱、黑豆。我们药厂全体同志,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垦荒地,养猪积肥,种粮种菜,因此生活不断改善。全体职工,身体健壮,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就这样,一边积极制药供给伤病员,一边种地种菜,改善生活。因之每年、每季、每月都胜利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

  军民鱼水情

  我们的制药厂,从白手起家,到逐步壮大中的每一步都得到了部队上级的正确领导及当地政府、党组织的帮助和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援。一切用具都由当地老乡借给,有了敌情,也由老乡帮忙。如站岗放哨,坚壁清野等……我们的医师们也积极为当地人民防病治病。每逢夏秋农忙季节,药厂主动抽出青壮年帮助老乡收割庄稼。我们与驻地村民还互相配合,参加双方的文体活动,也丰富了根据地的精神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体现着军民、军政团结的鱼水深情。

  由于精兵简政,制药厂于1943年5月宣告结束。从1940年建厂到1943年5月,我们的厂子办了3年。在这3年的时间里,这个小小的制药厂,供应着第四军分区后方医院的6个休养连(每个连每日平均有伤病员300人左右,6个连每天共达1800人之多),5个县大队休养所(每个所每日平均有伤病员100人左右,5个休养所每天共计为500人之多),3个团休养所(每个所每天有伤病员150人,3个所共计每天就有450人之多)和分区司令部卫生所,团卫生队等单位所急需的中成药、酒精、纱布、绷带、肥皂、药棉等。粉碎了敌人的封锁,克服了困难。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曾受到上级多次的表扬鼓励。

(作者:武英斌。整理:吕新初)
 
  来源:《平山党史资料》(第二辑),文章原题《忆四分区制药厂》,有删节,标题为编者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