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第二节 石家庄四个中共特(地)委及专署(办事处)、军分区的成立 (一)

时间:2019-08-01 17:20:49文章来源:

  七七事变时,石家庄地区设有中共平汉线委员会领导的直中特别区委员会,机关驻石门,书记李雪峰。1937年9月,根据省委决定,直中特委随同省委到井陉山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石门沦陷前夕,直中特委随省委西撤。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中共中央多次提出迅速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和武装群众抗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为了贯彻这一指示,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1937年9月,中共晋察冀省委员会成立。10月,撤销平汉线省委,组建中共冀豫晋省委员会。同时冀中党组织自动组建保属省委员会。

  1938年3月,中共冀南省委员会成立。各省委成立后,迅速恢复抗战前党员的党籍和党的组织,在此基础上,大量发展新党员,以适应抗战的需要。七七事变前夕,石家庄地区仅有中共石家庄市委、平山县委、赞皇县委、束鹿工委在坚持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石门周边各县有党支部170个,共产党员2000余名。这种状况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这时,日军虽占领了重要城镇及交通干线,但点线间空隙很大,而且立足未稳,其殖民统治体系尚未建立、发展起来。石家庄地方党组织尚未公开,大多数共产党员都在秘密展开工作,党利用这个空隙迅速壮大自己,而且揭竿影从,感召力十分强大,正在形成全民抗战的领导核心。在上述各省委具体领导下,经过不失时机的恢复和发展,到1937年底,石家庄17个县已拥有党员5100多名。

  随着石家庄所在的各抗日根据地的创建,石家庄各中共地(特)委、专署及八路军各军分区和所辖县、区、村党、政组织,人民抗日武装组织,都基本建立和健全起来。

  一、中共冀西特委—中共晋察冀第四特委的成立及晋察冀四分区的开辟

  中共晋察冀省委与八路军一一五师聂荣臻部相配合,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先后建立冀西特委—晋察冀省第四特委、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冀西第三专署,使该特委、专署、军分区辖区成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组成部分之一。

  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到达晋东北地区。为配合八路军的抗日活动,10月21日,中共晋察冀省委在阜平成立。这时,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领约3000人留守五台山地区,着手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部在晋、察、冀三省交界地区分兵发动群众。其中王平部在以阜平为中心的冀西地区,周建屏、刘道生部在正太路北以盂县、平山为中心的滹沱河流域,协助地方恢复建立中共基层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动委会和各抗日救国群众团体。

  正太铁路以北、平汉铁路以西的平山、灵寿、行唐、正定(西)、井陉(北)、获鹿(北)等县党的工作有一定基础。过去,共产党曾多次在这里发动和领导工人、农民、学生运动和武装斗争,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和较高威信。后来共产党的组织遭到国民党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有些地方共产党的组织仍在,党员的活动从未停止过。中共平山县委及其所属70多个党支部、党小组以及400多名党员始终坚持工作着。

  1937年9月28日,平型关大战后的第三天,一二○师三五九旅王震旅长,率七一七团副团长陈宗尧等10余人来平山与平山县委取得联系,布置扩军,了解情况,并向县委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10月3日,七一七团政治委员刘道生率领约250人的战地救亡工作团从五台山到达平山洪子店,同中共平山县委接上关系。当晚,工作团和平山县委在洪子店东寺小学联合召开会议,研究扩充部队,组建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各界爱国人士参加抗日斗争等项工作。会上,提出了“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的口号。10月6日,平汉线省委井陉会议后,李德仲、栗再温带领青年学生徐达本、田冀、陆毅等,按照“分头到敌后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会议精神,来到洪子店与平山县委和工作团取得联系,宣布成立中共晋察冀省冀西特别区委员会。其组织活动范围为平汉路以西,正太路以北的平山、灵寿、行唐县全部,新乐、正定平汉铁路以西,获鹿、井陉、平定(属山西)正太铁路以北地区。特委书记是李德仲,常务委员有栗再温、王昭、王廷焕,组织部长由栗再温担任,宣传部副部长王昭,平山县委委员姜占春等参加了特委工作。特委成立后,与平山县委合署办公,与八路军一起担负起了扩军、创建根据地的历史使命。11月初,八路军总部又派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副旅长周建屏来此加强工作。11月中旬,一一五师政治处主任罗荣桓、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政治委员黄克诚及曾国华支队到平山扩军。八路军受到平山人民的热烈欢迎。在共产党员积极带动下,全县掀起了报名参加八路军的热潮。仅从10月3日至11月6日的一个月零三天时间,一二○师三五九旅扩军工作团和平山县委,就组织起有400多名共产党员参加的1700多人的“平山团”。其中1500多人编为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至1938年1月,又有2250人分别编入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和曾国华支队。当时,来晋察冀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总共约3000人,而平山县委和扩军工作团在很短时间内就组织数千人参加八路军。这在中国抗战史上是一个壮举,对扩大抗战武装具有重要意义。八路军在扩军同时,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冀西特委将所有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和部队战士,统一编成7个工作团分赴井陉(北)、获鹿(北)及盂县、平定(北)、寿阳(北)、阳曲(东)等县,在滹沱河流域开展工作,发动以党员为骨干的群众参加抗战。11月上旬,冀西特委和平山县委共同主持召开了平山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参加会议的共产党员共80多人。这次会议,使全县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从思想上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创建抗日根据地方面来。紧接着,选拔干部,建立起7个区委;对全县共产党员进行摸底登记,整顿或建立党的基层支部,党的机构进一步完善。11月上旬,井陉地下党负责人孙雨培、赵玉祥到平山与冀西特委接上关系,着手恢复井陉(北)中共组织的工作。之后,特委曾两次派出工作团,随其开辟地区,恢复党的组织。1938年3月初,工委书记赵玉祥、工作团长李悦民等,分别带领工作组到原来地下党基础较好的井陉县洛阳村、威州和矿区一带开展工作,恢复地下党员党籍,发展新党员,共产党的组织很快在这些地区恢复建立起来。到1938年6月,井陉(北)县党员总数达到了300多人。年底,192个村庄有了党的支部,占到了村庄总数的70%。
10月4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1300多人,在正、副大队长孙毅、何德全,政治处主任黄励率领下,从五台经阜平到达灵寿县陈庄一带,宣传抗日,发动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武装。晋察冀省委派遣干部到灵寿、行唐一带恢复老党员的组织关系,发展新党员,重建党的组织。10月初,晋察冀省委派遣从八路军总政治部到省委工作的张达和马清藻,分别到灵寿和行唐发动群众抗日,恢复和发展党组织。鉴于新乐地区是沟通冀西和冀中的重要通道,对维护阜平、曲阳根据地具有重要地位,省委决定由中共曲阳县委负责开辟工作。晋察冀特派员张达和教导队在灵寿县的陈庄一带扩军,并以此地为落脚点,到慈峪、岔头、城关一带联络地下党员,恢复组织关系。工作逐步向其他村、沟延伸,很快把陈庄北沟、南沟,陈庄西至寨头、张家庄一带的党组织恢复起来。同时,放手发动群众,改善贫雇农生活,动员人民起来抗战。到年底,原有的党组织基本得到恢复,有的地方还发展了新党员。10月上旬,马清藻根据晋察冀省委指示,从阜平到行唐县发展党的组织,首先恢复了南庄党支部的组织活动。在该村支部书记王朝良的配合下,先后到连庄、东彩庄、桑叶沟、西岭口等地恢复党组织,并不断向四周发展。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西部山区已有60多个村庄恢复了党组织,同时建立起一支100多人的抗日义勇军。1938年10月下旬,成立中共行唐县工委,月底成立县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根据省委指示,曲阳县委派田志周到新乐西北部地区工作,首先在地下党基础较好的北李家庄恢复了20多名党员的党籍,成立了党支部,又通过各种关系恢复并新成立了周围村庄的党组织。到1938年4月,新乐西北地区已有20多个村成立了党支部。同年4月,灵寿县委在新乐西南部化皮一带,恢复了一些党员的组织关系,并建立正(定)新(乐)联合县政府属下的区公所。获鹿(北)县的工作开辟较晚。开始,冀西特委曾委托井陉县委代管并成立两县联合党政机构,直到1939年10月获鹿才成立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定县党的组织是由灵寿县委在1938年4月恢复的。同年8月,建立正定县工委。不久,又建立了正新游击队。1939年4月,建立正定县委。在隶属关系上,灵寿、行唐、新乐县党的关系分别归晋察冀省委和曲阳县委领导,直到1938年10月、1939年1月,先后移交给冀西特委及其改称的晋察冀第四特委领导。到1938年底,晋察冀第四特委领导平山、灵寿、行唐、新乐(西)、正定(西)、获鹿(北)、井陉(北)及盂县、平定(北)、寿阳(北)、阳曲(东)11个县委或工委,有党支部400多个和党员7000名。

  在当地共产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八路军在平山展开工作的同时,不断袭击西犯日军,并取得胜利。10月7日,八路军一二○师刘桂云部同西北军一起,在平山耿白雁连续阻击从灵寿经此西犯娘子关的日军,毙敌数名,继在西冶村袭击了日军运输车队。14日夜,刘光远部由当地共产党员带领,袭击了日军在王母的兵站医院,毙敌40多名,烧毁弹药库一座,缴获战马10余匹。28日,又在封城伏击日军汽车,毙敌18名,并乘胜于29日收复了平山城。八路军三四四旅在温塘、小寨一带同日军作战,取得了胜利。此时,刘云彪率领的骑兵营南下行唐,一度攻占行唐县城。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在五台成立。13日,所属第一、二、三、四军分区成立。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在山西盂县成立,周建屏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随后,第四军分区机关迁至平山县洪子店,同冀西特委会合。分区辖县与特委相同。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紧密配合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1月下旬,晋察冀省委在各军分区活动范围内组建了中共晋察冀省委第一、二、三、四特委。原四分区内的冀西特委改称中共晋察冀省第四特别区委员会,李德仲任书记,杨春茂任组织部长,俞恒(胡伯瑜)任宣传部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的成立和第四特委的组建,实现了分区内党和军事的统一领导。12月下旬,特委和军分区在洪子店召开各县党的负责人联席工作会议。晋察冀省委组织部长李葆华,第四军分区、特委领导人周建屏、栗再温,三四四旅政治委员黄克诚出席会议。根据形势和巩固加强根据地的需要,分区和特委向各县提出,要继续加强政治宣传工作,安定群众情绪;武装群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恢复党的组织,发展新党员;恢复工商业,推行合理负担,解决财政经济困难;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体,支持和参加抗战;恢复和充实地方政权;肃清后方,清除汉奸。这次会议明确了以后的工作任务,对晋察冀四分区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938年12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在该区设立冀西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徐达本任专员。至此,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冀西地区的开辟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