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第一节 抗日军民艰苦的反“蚕食”、反“扫荡”斗争 (七)

时间:2019-10-11 10:06:24文章来源:

  七、“无人区”人民的抗日斗争

  从1941年春开始,日军先后在石家庄平汉铁路以西,党的基础较好、群众拒绝应敌的根据地边缘区村庄制造了大面积的“无人区”,以限制八路军和游击队、民兵的活动,断绝我党政军民各级组织之间的联系。在地方党组织领导下,根据地军民为消灭“无人区”,同日军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斗争。

  1941年2月,日军对太行第一专区井陉(南)“扫荡”和“蚕食”后,在东起石佛,经滴水岸、西尖山、王庄、七狮村、硫沙硼、支沙口一线的交通要塞、隘口构筑碉堡,建起封锁沟(墙),将沟(墙)以南的柿庄、南北孤台、前头庄、掩驾沟、大王帮、南北芦庄8个村长15公里、宽5公里的地带划作“无人区”,8月,日军在对北岳区大“扫荡”中,西沿冀晋边界从五台县石咀、门限石、耿镇、河口至盂县会里、上下社、华咀;东沿山地边缘从行唐故郡、南伏流,灵寿东西孙楼、狗台、牛城,平山大吾、白塔坡,井陉八里沟、梅家庄至平定(北)娘子关两线挖沟筑墙,架铁丝网,修碉堡,建起了东、西两条封锁线,并在这两条封锁线之间制造了大片的“无人区”。包括北岳第五专区平山县20个村,行唐县14个村,灵寿县16个村,井陉(北)县10个村。1942年4月,日军扩大“无人区”,仅灵寿县先后就有近百个村庄变成“无人区”,约5万人无家可归。从9月28日开始,日军将在元氏建起的第三道封锁线继续向南延伸,先在赞皇县北潘、都户、千根、院头、赵峪、庄河、九龙岗、郭家东岭、大河道、崔家垴建碉堡,沿碉堡构筑起封锁沟(墙),制造了宽约5公里、长约40公里的“无人区”,约40个自然村。

  在“无人区”内,日军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日伪军天天出动,驱赶群众出村,然后放火烧房。之后还要拆墙挖根基,将砖、石运去修碉堡,抢走粮食、牲畜等一切财物。日军每到一村,还必“砍光”“毁光”,把大小树木一律砍倒,村内外包括坟墓、石碑在内的一切建筑物一律推平,用木棒将地里的庄稼统统打倒,以消除目障,防止我地方人民武装袭击。就这样,原来好端端大片村庄变成了人迹灭绝、断壁残墙、耕地废弃的无人区。对“无人区”的村民,日伪军将其驱赶到封锁沟外的“爱护村”,发给“良民证”,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良民”们被赶到几个大隔栏内圈起来,几天不给饭吃,不给水喝,老弱病残多被饿死,青壮年被强行拉到井陉煤矿或外地去当劳工。不愿住到日本人隔栏里的人们则躲到野外,挖洞穴、搭草棚,勉强栖身。日军的特务队、灭共班、宪兵队,到处搜查我党政军干部的情报,捕杀党员干部家属。1941年9月,日军在井陉(南)县“无人区”7天杀死350多人;在赞皇“无人区”,日军一旦发现哪个村有人,立即开枪打死;在灵寿县石坎据点里设有断头台、杀人沟、刺杀场、稀屎井。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在该据点一年多,杀害民众679人。  

  日军的极端残暴并没有使“无人区”人民屈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人区群众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斗争。其方式之一是宁可在荒郊野外、山沟里与敌人打转转,也决不到敌占区去当日本人的“良民”。村党支部、村公所远在野外游击活动,一面领导游击队和民兵坚持对敌斗争,一面组织群众恢复生产。村游击小组白天同敌人周旋,寻机打击进村搜查的敌人。晚上则配合部队埋地雷、扒电线、平沟破路。到敌碉堡附近鸣枪射击,扰乱敌人,对伪军喊话,进行分化瓦解。1942年4月,灵寿县委对“无人区”抗日斗争作了部署,要求“无人区”的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摧毁敌人封锁沟,清除敌探、奸细,严惩汉奸特务活动,进一步隐蔽、严密、纯洁“无人区”内党的组织,恰当处理自首分子,组织流离失所进入沟内的群众返回根据地,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吃饭、穿衣问题。县委按照“分散领导,单独作战”的原则,在“无人区”有重点地建立了平行支部,培养秘密干部,将红与不红的党员分开编组,实行精干隐蔽政策;利用两面政权将公开与隐蔽、“合法”与“非法”、“政治”与“经济”、“软磨”与“硬抗”等几种斗争形式结合起来,粉碎敌人变“无人区”为“治安区”的企图;挖地道、修暗室,防止敌人抓捕。1941年秋冬,“扫荡”北岳区的日军回撤,上级党组织及时发出消灭“无人区”、恢复根据地的指示。各县委、抗日民主政府主动与逃亡群众联系,组织流离在外的难民返乡。以分散和小型方式恢复健全党的支部和临时性村公所。平山县设置了招待所,负责收容、安置“无人区”难民。1942年开春,又开展了大规模归乡生产运动。组织力量宣传党的政策,解除群众对回家后生活无着和安全方面的顾虑,同时帮助回乡生产的群众修房子、购置农具、籽种、牲畜,尽量减少他们的抗战勤务和经济负担。建立春耕突击小组,实行集体耕作,生产与战斗密切结合。灵寿县“无人区”组织了260个拨工互助组,参加人数2243人。他们有的站岗,有的种地,互相掩护坚持抢耕、抢种。到1944年5月,在灵寿县“无人区”里有2万多亩荒地恢复了耕种,县、区游击队也伸到敌人点线附近,警戒、打击出扰的日伪军,保护群众生产。平山“无人区”村庄,民兵在村边高地布上岗哨,立起“消息树”。敌人一出动,“消息树”就倒,群众立即撤退和疏散。一家几口人种地也有明确分工,有的背锅碗,有的背粮,有的背被褥,日军一来,背起来就转移,敌人走了又继续回来耕种。“无人区”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生产,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口粮,还交纳了抗日救国公粮。一时生活在敌“爱护村”的群众,表面上是日本的“良民”,有的青年甚至还参加了伪自卫团,但实际上都是地下抗日骨干分子。“伪自卫团员”们用晚上在封锁沟边站岗的机会,经常掩护八路军武工队出入,掩护运送公粮、物资的队伍过沟。1942年秋后,平山、建屏等县几次组织群众从沟里往外运粮,每次都是“自卫团员”掩护过沟。另外,他们还担任调查汉奸和嫌疑人员的任务,为锄奸反特提供情报。到1944年上半年,日军在井陉、赞皇、平山等5县制造的“无人区”已基本被抗日军民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