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聂荣臻与拥军模范戎冠秀

时间:2022-01-27 11:05:52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河北党史”

 
 
  在重庆市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里,展柜中那面红绸制作、镶有“子弟兵的母亲”6个大字的锦旗熠熠生辉,光彩依然,引人注目。聂帅陈列馆讲解员介绍:这面锦旗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副政治委员程子华和刘澜涛、代政治部主任朱良才率子弟兵全体指战员,1944年2月13日敬赠拥军模范戎冠秀的奖旗。锦旗,凝聚着边区人民子弟兵对伟大母亲的真情厚谊,见证着晋察冀边区军民的鱼水深情!

 
 
  拥军模范  模范拥军

  聂荣臻在晋察冀根据地把边区部队称作人民子弟兵,他要求边区部队各级干部应有相信和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识,必须提高和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巩固和发展边区的决定性因素”的认识和思想;他重视包括妇女救国会在内的各种抗日群众团体的组建,指出这是“边区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由于聂荣臻等边区党政军领导人重视和加强了边区军民关系建设,经历了日本侵略者残酷大“扫荡”的晋察冀边区,涌现了以戎冠秀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被称为人民子弟兵母亲的拥军模范!

  戎冠秀,河北省平山县下松盘村妇救会主任。自聂荣臻率部创建晋察冀根据地以来,戎冠秀就领导全村妇女积极开展抗日工作。她把两个儿子送上前线,挨家挨户动员适龄青年入伍。该交公粮了,她从这个碾盘走到那个碾盘,动员村民交好粮……她吃糠咽菜,省下小米送给前线战士。她忍寒受冻,省下一条条棉线、一尺尺粗布,组织下松盘村姐妹们做军鞋,冒着弹雨和硝烟把鞋递到子弟兵手中。

  1943年12月,留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程子华、萧克、刘澜涛等提出,为表彰边区军民在反“扫荡”中的英勇事迹,鼓舞边区人民和子弟兵的斗志,召开全边区群英大会,聂荣臻欣然同意。聂荣臻从上报的英模材料中发现戎冠秀拥军事迹很突出,同意用他和军区其他首长的名义授予戎冠秀“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翌年2月,晋察冀边区在河北平山县寨北村召开英模表彰大会,聂荣臻率子弟兵全体指战员、代表边区党政军民将镶有“子弟兵的母亲”的锦旗授予戎冠秀,大会对她的模范事迹予以表彰。

 
 
 
  戎冠秀拥军爱兵的事迹感动了子弟兵,《晋察冀日报》1944年2月19日载边区党政军民关于表彰戎冠秀等拥军模范的联合决定中说:“连任6年妇救会主任的戎冠秀同志,一贯积极负责,爱护军队,为人表率……为保证部队顺利执行任务,曾经几次救护伤员,不避艰苦危险,抚待安慰,无微不至……一次,某团一个重伤员到了下松盘村,他已经4天4夜水米未进,人事不省。戎冠秀同志马上亲自看护,先用温水向其口内灌送,伤员逐渐睁开眼睛。再用豆腐脑慢慢喂他,伤员能够说话了,再喂以稀饭。戎冠秀同志又怕伤员受冷,把自己女儿棉衣的内襟扯下,给伤员包脚防冻。这样足一整夜未离开伤员左右,未睡一会儿觉。这种伟大母亲的精神,实是边区人民拥护子弟兵的意志集中表现”。报纸把戎冠秀拥军事迹介绍到晋察冀边区人民群众中,推广到了全中国。

  在戎冠秀拥军爱兵事迹鼓舞下,全边区再掀军爱民、民拥军热潮。前线部队军需给养困难,边区人民冒着敌人炮火穿越封锁沟、封锁线把省下的粮食送到子弟兵手里;妇女们克服重重困难,一针一线地给战士们赶制军鞋;敌人来“扫荡”,群众的第一件事就是转移八路军伤病员、实行坚壁清野严严实实地把粮食保藏起来;敌人“扫荡”,边区人民为八路军带路、送信、抬担架……帮助子弟兵突围。消息树、鸡毛信的故事,就是在晋察冀根据地创造和传播的。为让夜间行动的子弟兵不被敌人察觉,冀中群众自觉地把狗杀死,出现冀中“行军百里无狗叫”的奇迹,足显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保护与关爱。从根据地到敌占区的侦察网、警戒线遍布,路口、村旁都是手执红缨枪站岗的儿童团员,为八路军指挥机关送情报者,不分男女老幼。

  军爱人民  人民爱军

  在血与火的艰苦岁月里,聂荣臻处处关心边区人民,群众事事支持军队,军民鱼水和谐情深似海。当敌人重兵围困五台山区时,部队转移前夕聂荣臻与村干部讲敌情、提希望,要求他们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减少损失。语重心长、关怀备至,村民非常感动。为感谢蛟潭庄村的乡亲们无私为转移部队捐献粮食,聂荣臻将边区粮票发放在他们手上。新年到了,聂荣臻带领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人员挨家挨户看望住有部队的房东,向他们祝贺新年,一同欢庆新春。他发动部队为老百姓写春联,含有“福禄寿喜”“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吉祥意义的大红对联几乎贴满了蛟潭庄村家家户户的门上。春节那天,聂荣臻和夫人张瑞华为群众拜年,群众感激地说:“共产党、八路军真好,聂司令员这样大的官亲自给我们拜年,哪朝哪代见过哟!”司令部驻地金刚库没有学校,聂荣臻深为失学的孩子担忧:“小小年纪不上学,许多儿童团员查路条很认真、不认识字怎么行!”于是,他命令住牛王庙的部队挪出几间房子,在庙里办起小学校,动员大多数适龄儿童走进了课堂。当敌人奔袭戎冠秀的家乡时,聂荣臻立即命令子弟兵痛击日本侵略者,帮助群众脱离虎口。

 
 
 
◆戎冠秀在救护八路军伤员。
 
  1944年春,天灾导致青黄不接,为渡难关部队和老百姓采野果、摘树叶充饥。聂荣臻了解情况后立即颁布命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不能上山采树叶,宁肯饿肚子不与民争食。边区人民清楚部队的生活也很艰难,在万分感激的同时纷纷要求聂司令员解除命令。人民群众对部队的理解、体贴、关怀与爱护之浓浓深情,让聂荣臻感动不已。在饥饿面前他要求子弟兵严守纪律,坚定不移地让食于民,把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加以保护。在聂荣臻等的坚强领导和晋察冀边区军民的共同努力下,边区部队咬紧牙关挺过了饥饿的日子。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在抗日战争中,尽管我们处在敌人的封锁包围中,我们的司令部距敌人不过几十华里,有许多战火纷飞的场面,但是我们却有一种安全感,在群众的海洋里安全得很啊!有一段时间军区领导驻在唐县和家庄,中央分局在河北阜平县易家庄,我每次去开会时只带一个警卫员,我们一人一匹马一天就跑到了。一路上毫无危险,走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都给我们烧开水、指路,照顾得十分周到。八路军英勇抗击侵略者保护了人民,人民同样尽心尽力地保护我们。”聂帅还说,“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之后,我们就置身于群众的海洋里,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而敌人呢?处处碰壁处处困难,找不到向导,找不到用具,想找口锅做饭也不容易,就像一个既聋又瞎的人坠入了深渊。”聂帅这段回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骨肉相连的鱼水深情。后来,聂荣臻总结晋察冀工作时说,正是有了这种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才能使孤悬敌后的晋察冀根据地一天天壮大起来。如果没有边区人民的拥护、帮助和支持,八路军就不可能在敌后立足,晋察冀根据地就不可能由一个游击区变成一个巩固的敌后根据地,八路军部队就不可能由弱到强、发展壮大。

 
 
 
  拥军模范戎冠秀的拥军事迹,使聂荣臻看到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强大力量,看到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光明前途。他号召边区全体八路军将士英勇奋战,多打胜仗粉碎敌人“扫荡”,以赢得战争胜利的实际行动保卫子弟兵的母亲!

  拥军之鞋  义重情深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打败侵略者,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建国后聂荣臻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戎冠秀和她的光辉事迹。直到晚年他深感遗憾地与身边工作人员说:1949年开国大典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我第一次见到戎冠秀同志,她是那样善良朴素,一口河北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惜,我当时担任阅兵总指挥事情太忙,未与她细谈。后来,再没有见过面了,真很遗憾!

 
 
 
  跟随聂帅多年的秘书周均伦谈起聂帅挂念戎冠秀的事,历历在目。1987年“八一”建军节60周年前夕,聂帅收到戎冠秀寄来的一双纳底布鞋,附上以戎冠秀、下松盘村妇代会、平山县妇联名义写的短信。信上说:“快到‘八一’了,又是建军60周年,我和平山老区的乡亲们都很想您,给您寄去的一双您当年喜欢穿的布鞋,这是村里年轻人按咱老妇救会的规格做的,不知合脚不?拥军的传统已在咱平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我想您知道了一定很高兴。祝您健康长寿!”聂帅很激动,他反复看着那黑色圆口的纳底鞋和来信,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当即口授回信:“接到你们热情的来信和老区的纳底鞋,使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你们。一下子又引起我对战争年代解放区生活的回忆。进城后因工作等原因没有空到老区看一看;‘文革’后几次想去,又因身体不好未能如愿。现在腿脚更不便了,真是遗憾!不过,我对老区人民始终怀念着。我常讲,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打就打了22年的革命仗,而其中11年都是在华北,主要是在河北度过的。所以,河北的一草一木我都不会忘记。现在看到纳底鞋,自然引起我的回想。这双布鞋虽然很普通,但是它包含了老区人民的多少心意,是军民鱼水情的结晶,我将永远保留纪念!戎冠秀同志是著名的人民子弟兵的好妈妈,是拥军模范,祝愿你健康长寿!同时祝愿平山父老乡亲们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信抄正后,88岁高龄的聂帅用颤抖的手签上名,署上(1987.8.10)日期寄发。
 
 
 
  不多久,聂帅因心脏功能衰弱而致双脚浮肿。别的鞋穿不上,找出纳底鞋,穿上正合适。后来,心脏病有所好转,脚肿消了,拥军鞋被妥为珍藏。

  以花祝福  用心送行

  1988年1月,92岁的戎冠秀因病住进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当聂帅传记写作组人员在石家庄采访时得知戎冠秀病重住院,将这一情况告诉聂帅的秘书,秘书向聂帅如实通报。聂帅当即指示传记写作组成员傅崧山代表他去医院看望戎冠秀,嘱咐一定要送上鲜花和水果,表示慰问,祝她早日康复。当傅崧山回京再赴石家庄时戎冠秀的病情转重,不能进食,靠输液维持生命。傅崧山见此情景,感到送水果已失去意义,看见病榻前已摆满各方面送的鲜花,便买一束“勿忘我”工艺花,署上聂帅的名字送到病床前。戎冠秀尽管病重,但她神志清醒,一再表示感谢聂帅的关怀。她握住傅崧山的手时断时续地说:“聂帅快90岁了,望他多多保重身体。”她要求傅崧山将“勿忘我”工艺花分为两份,托傅崧山将其中一份代她转送聂帅,说:“这样,更能体现出军民鱼水情。”

  聂帅听了傅崧山的汇报,接过戎冠秀转送的半束工艺花很高兴,表扬傅崧山处理得当,要秘书把“勿忘我”花珍藏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聂帅给中共河北省委及平山县委的信。
 
  1989年8月12日,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与世长辞,聂帅的秘书接到河北省驻京办事处的电话,将戎冠秀去世的消息报告聂帅。当坐在轮椅上的聂帅听到中共平山县委为戎冠秀逝世播发的唁电时,他痛心地使劲拍打轮椅扶手,以表达他内心的沉痛。情绪安定下来,聂帅用低沉悲壮的语气口述唁电,秘书记录着:“惊悉著名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同志不幸病逝,深为悲痛。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请向戎冠秀同志的家属转达我的哀悼之情,并致亲切的慰问。在向戎冠秀同志遗体告别时,请代送花圈,以寄托我的哀思!”唁电经聂帅审定后,发给了中共河北省委和中共平山县委。

  当天晚饭后,念念不忘戎冠秀的聂帅问陪同散步的秘书:“哀悼戎冠秀的电报发了没有?”得到肯定答复后,聂帅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两年前,她给我寄来了一双拥军鞋,礼轻情意重啊!戎冠秀的精神非常宝贵要大力发扬,这就是光荣的革命传统!我们的军队,只要真正能得到像戎冠秀那样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会无往而不胜。”聂帅身边的工作人员,深受教育。

  聂帅与子弟兵母亲戎冠秀之间的军民情意,经新华社记者深入采访写成《元帅和子弟兵的母亲》,载于1989年8月25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向全国人民叙述了一个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讴歌了军民团结和谐的时代精神!

  (作者:倪良端。来源:“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