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建立(二)

时间:2019-08-01 17:10:23文章来源:

  二、建立和发展地方抗日武装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即实行全面抗战路线,要求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在石门周围各抗日根据地创建过程中,共产党发动、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日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八路军或地方抗日武装主力部队未控制当地局势之前,各地党组织组建了多支规模不等、名称各异的抗日游击队,并分散独立开展抗日游击活动;随着八路军或地方抗日武装主力部队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展开,以及各级党组织、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上述各游击队相继编入八路军。地方人民抗日武装组织则普遍向着县、区建立游击队,村建立抗日民兵组织的方向发展。在抗日根据地逐步构建八路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与民兵相结合的人民战争武装力量体系。

  抗战全面爆发后,抗日根据地各县自卫会(动委会)仿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赤卫队的形式,组织起不脱产的人民自卫队。自卫队建立初期,在晋察冀边区是在自卫会(动委会)内与工、农、青、妇群众团体并列的职能部门,在冀豫晋区冀晋地区则隶属于农民抗日救国会。1937年10月,灵寿县自卫队率先成立。在“武装起来,保卫家乡”的号召下,县自卫队组织骨干到各村宣传,组织成立村自卫会、村自卫队。1938年2月11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颁布《人民武装自卫队组织条例》,规定“凡年龄在十五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人民都应参加自卫队”。《条例》明确了自卫队的任务,统一了组织领导,广泛调动了群众武装参战的积极性。从2月中旬到月底,晋察冀边区人民武装总指挥部从各地农村抽调干部,举办培训班,学习游击战争知识,而后回村组织自卫队。1938年3月,冀豫晋省委召开建立太行山根据地会议。井陉(南)、元氏、赞皇、临城、内邱等十几个县的区委以上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讨论群众武装建设问题。会后,一二九师师部和冀豫晋省委在山西省辽县开办游击训练班。刘伯承师长在训练班作了《抗日游击队四个基本任务》《抗日自卫队三个基本任务》的报告。这两个报告,对井陉(南)、赞皇、元氏、高邑、获鹿(南)等县建立游击队和自卫队起了重要作用。在边区人民武装总指挥部具体指导下,平山、行唐、深泽、赞皇、束鹿等县自卫队相继建立。到1938年冬,石家庄现辖区内各县普遍建立了县、区、村三级抗日武装组织。其中平山县建立区自卫大队部7个、中队部47个、分队部365个,不脱产的自卫队员71524人,拥有步枪21支、手枪1支、土枪5000多支、土炮5门、缺把枪15支、标枪6000多杆。

  各抗日群众团体组织也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装组织。妇救会中的青壮年积极分子组织起妇女自卫队,青救会中15岁到20岁的男青年组织了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青抗先),青救会以下还有儿童团。各群众团体的武装组织按其自身特点担负着不同的战斗任务,但都是自卫队的组成部分,受自卫队部统一指挥。自卫队的武器除从地主富农那里收缴或捐献来的部分枪支外,大部是群众捐钱打造的大刀、梭镖等。他们运用这些简陋武器参加军事训练,站岗,放哨,捉拿汉奸,带路送信,救护伤病员,运送粮食物资,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主力军、游击队作战,担负战勤工作。自卫队的普遍建立,使敌探不敢明目张胆地到根据地活动,小股土匪也有所惧怕。共产党党、政干部能较安全地深入乡村开展抗日工作。1938年春,平山、灵寿、束鹿、深泽、无极等县从自卫队中挑选骨干分子组成基干自卫队和模范班(队),配以较好武器,侧重担负作战任务,受县、区、村政权的直接领导。基干自卫队和模范班(队)是八路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1939年,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出组建“百万民兵”的号召,各县基干自卫队和青抗先经整编,成为常设民兵组织。

  在日军进逼石门时,石门正太铁路工人积极要求武装抗日。石家庄市委将志愿参加抗战的100多名铁路工人组织起来,成立正太铁路工人游击队。娘子关失守以后,工人游击队和沿线铁路工人冒着日军飞机的轮番轰炸和大军压境的危险,把一批火车头、车辆和武器从正太路前方运到了南同蒲路后方。

  共产党各级组织和八路军对群众抗战热情的肯定和支持,使各地的抗日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1937年10月,中共无极临时县委在晋察冀省委指导下,组成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并迅速扩大到晋县、藁城、栾城、赵县等地,达1700—1800人。12月3日,无极县保卫团团总、“县长”刘大喜投靠了日军。五支队在驻深泽县人民自卫军的配合下,一举攻克无极县城,全歼县保卫团300余人,缴获全部武器,活捉并处决了刘大喜和日军联络员。之后,义勇军转战深泽,收复深泽县城。

  冀豫晋省委和八路军一二九师开办游击训练班之后,在赞皇、元氏一带活动的一二九师骑兵团,从1937年10月到1938年12月先后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元氏抗日游击支队、高邑八路军中路游击队、赞皇县抗日游击大队。此外,还有地方党组织直接建立的元氏县石南游击队、元(氏)获(鹿)游击队、元(氏)赞(皇)游击队、元(氏)高(邑)游击队、井陉路南抗日游击大队等。这些游击队配合八路军有力地打击了进犯的日军。

  正太铁路以北冀西地方武装基本上是在晋察冀各军分区成立后建立的。1937年11月中下旬,晋察冀第三军分区在灵寿县扩军。之后从灵寿、行唐、新乐(西)、正定(西)县又招收2000多名新兵组建了灵行正新游击队。晋察冀第四军分区在盂(县)平(定)阳(曲)寿(阳)组建了第一游击司令部,在平(山)井(陉)获(鹿)正(定)行(唐)灵(寿)组建了第二游击司令部。灵寿县党组织在新乐化皮地区组建了灵新游击队。井陉矿区党组织组建了矿工游击队。12月,晋察冀军区划分各军分区管辖范围,游击司令部统编为支队。原灵行正新游击队一分为二:一部由赵国泰带领返回第三军分区,另一部由李光辉带领移交第四军分区,与活动于正定、行唐、灵寿一带的游击队合编为第三游击司令部。至1938年3月,第四军分区的游击司令部改编为第三游击支队,下辖七、八、九3个大队。其中八大队活动在平山、井陉(北)、获鹿(北);九大队活动在灵寿、行唐、正定(西)新乐(西)地区。

  1938年2月,第四军分区派干部对井陉矿工游击队进行整顿。在游击队中开展政治、军事教育,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加强党对游击队的领导。整顿后的矿工游击队提高了政治、军事素质。3月27日,游击队配合分区部队夜袭井陉矿,破坏了矿区竖井绞车等设备,烧毁了矿办公室、绘图室等,毙俘日军8名,缴获武器一部。游击队连续作战两个多月,缴获重机枪7挺,轻机枪11挺,步枪100多支,子弹2.6万发,手榴弹1000多枚及无线电机、电话机、造枪机等设备。矿工游击队连战连胜,声望越来越高,一些伪军和矿警携枪械前来投诚。这时新成立的游击队还有行唐游击队、正(定)新(乐)基干游击队以及范子侠领导的冀察游击二路。1938年7月8日,为纪念抗战一周年,游击二路袭击了正定车站,破坏平汉铁路10多公里,毙敌90多名,缴获电线1500多公斤。

  部分地方游击队编入八路军主力部队、分区地方部队,构成了各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武装。正如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所说:游击队、自卫队和基干军队的配合行动,“像组成了我们打击敌人的手一样,游击队就是筋,基干军队就是骨,自卫队就是肉”。他们有时单独作战,有时配合主力行动,给了敌人致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