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石家庄党史网——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官方网站

赵辉林:在华北大学的日子

时间:2024-06-21 15:42:23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

  我的家乡是在河南伏牛山南麓的一个小山村——河西村。1947年,我高中毕业,正准备考大学,家乡解放了。当时我已参加了党组织,上级分配我在马山口区政府当秘书。干了半年多,华北联大到我县招生。经过申请及南阳地委批准,同意我到华北大学学习。

  跋涉三千里为圆一个梦

  这真是天大的喜讯。人们都知道,华北大学是解放区的最高学府,是华北的抗大。在这里,人才荟萃,校长是吴玉章,执教的都是全国一流的学者。能到这里学习是我最大的愿望,也圆了我长期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华北大学设在正定。当时要到正定学习,困难重重。从我家到正定,要穿过敌占区,要翻过伏牛山、太行山,要跨过黄河,要穿过河南、山西和河北三省,路上还有土匪拦截,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能靠步行,一共有三千多里路。我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不管吃多大的苦,不管有什么危险,绝不打退堂鼓。

  同时到华北大学学习的还有两位同学。1948年8月1日,我们告别故乡上路了。我们自己背着行李,每天走一百多里。没走两天,脚上都打了泡。我们用针把泡挑破,忍痛一瘸一拐地往前走。沿途都设有接待站,到了接待站,交了钱和粮票,就可以吃饭、住宿。

  一个坚定的信念在召唤着我们,有时实在太累了,走不动了,一想到上华北大学,心中就燃起了一团火,浑身就有了力量,咬紧牙关,继续往前走。就这样走了一个半月,走了三千多里,终于到达了正定。

  打破常规办革命化的大学

  北京、天津解放在即,国民党反动派眼看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更加疯狂地迫害进步青年。许多进步青年在京津实在待不下去了,就想办法通过封锁线来到正定上华北大学。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接踵而来,使这个沉寂千年的古城一下子热闹起来,充满了新的生机和文化气息。

  学校设在天主教堂内。我拿着当地政府介绍信来到学校报到,编入一部十三班。在这个班里,有当代著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当时他还是个小伙子。学校实行供给制,每人发一套被褥、一套衣服,吃饭不花钱,还发零花钱。当时我觉得特别新鲜:上大学,学校管吃、管穿,还发零花钱,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大学!

  学校打破常规,因陋就简,办革命化的大学。第一课是在宿舍上的,大家都坐在床铺上,班主任徐靖给大家上课。他主要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学习任务,鼓励大家安心学习。学校以上大课为主。每天上午上课,全校近千名学生,每人发一个小马扎,坐在大操场上听课。我们先后听了著名哲学家艾思奇讲哲学、著名诗人艾青讲诗、著名党史学家胡华讲党史等等。讲完后,分组讨论。这些德高望重、蜚声中外的老师都没有架子,平易近人。白天讲完课,晚上打着马灯深入各小组听讨论,当场进行指导,态度是那样诚恳,那样热心,那样诲人不倦,令人十分感动。

  还有一次,请来吴晗、田汉和安娥给大家作学术报告。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上大课、小组讨论以外,还经常开展文娱活动,演《白毛女》的是田华和陈强。剧目是经典的,演员也是顶尖的,演出非常精彩,大家看着看着都哭了,台上哭,台下也哭,全场哭成一片。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每个月,我们班上要搞一次文娱晚会,蓝天野的诗歌朗诵、班主任徐靖的《晋察冀的小姑娘》、徐勃的学驴叫,都是晚会上经常演出的精彩节目。

  一堂别具意义的实践课

  一天下午,学校突然传来号令:紧急集合。班主任徐靖用低沉而又严肃的口吻说:“敌人的飞机在学校上空盘旋了几周,今天上午可能要来轰炸。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学校决定搞一次夜行军,暂时离开这里。”

  当天晚上,全校师生就出发了,开始大家还不觉得累,可到了后半夜,又累又乏,就走不动了。有的人走着走着就睡着了,老踩前边的脚后跟。身体好的同学主动帮助,扶着他走。到达宿营地,有些年纪大的同学放下行李,顾不上休息,就去帮助老乡扫院子、挑水。年轻的同学看在眼里,都很受感动,也很奇怪。班主任徐靖说:“这是八路军的好传统,也是传家宝,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丢。”当地老乡都特别热情,看到我们像看到自己参军的儿子一样亲,把煮熟的鸡蛋硬往我们口袋里塞。

  当天夜里,又继续行军。这样一连走了三天三夜,才到达目的地。一打听,这是邢台市西郊。由钱俊瑞教务长做这次夜行军的总结报告。他说:“这次夜行军是因为傅作义部队要突袭石家庄,情况十分紧迫,也相当危险。”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这次夜行军的背景,就是敌人要偷袭石家庄。钱俊瑞又说:“这次夜行军是一次军事任务,全校师生没有一个掉队的,胜利完成了任务。在行军中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了互助友爱,得到实际锻炼,这是一堂更生动、更深刻、更有意义的实践课!”

  我于1949年1月结业,分配到冀南日报,后合并到省报,干了一辈子新闻工作。在华北大学学习半年,时间不长,给我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作风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终生受益。

 
(来源:《石家庄日报》2015年5月6日第12版)